复州鼓乐
      复州鼓乐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器乐乐种——辽宁鼓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活跃和流传于复州地区,故称“复州鼓乐”。复州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
      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是湖南民族文化中的枝奇葩,源远流长,浩如烟海,2006年5月20日,桑植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内蒙古如歌
      古如歌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是蒙古族800年前的宫廷音乐,是蒙古皇室贵族的宫廷举行隆重仪式时演唱的大型声乐组曲的仪式歌曲,是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种。
      贵州黔东南苗族
      2017年11月10日至14日,图书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组赴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凯里市及其下属的丹寨、台江、雷山三县,对当地的苗族芦笙制作、芦笙舞、锦鸡舞、木鼓舞、情歌、山歌等进行田野考察与采录。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是四川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历史上曾有“唱小曲”“唱小调”“唱月琴”“唱琵琶”等称谓,明末清初时已在四川广为流传。
      北票联
      “北票联” 在北京,通常被称为“ 新街口( 活动地点) 票房”, 在“北票联章程”的宗旨中定性为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针指引下,开展业余曲艺演唱,传承鼓曲艺术的群众性组织。
      中俄赫哲——那乃族
      赫哲—那乃族是中俄两国的跨界民族之一,其传统音乐形式丰富多样,中华传统音乐资料库项目组于2007年6月邀请赫哲族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来我校参加展演及录音录像活动。并于2008年8月赴俄罗斯采录那乃族传统音乐。
      大理白族彝族
      中华传统音乐资料库项目组分别于2016年7和2019年5月到云南大理、巍山等地进行传统音乐品种的采录和调查工作。并于2017年12月邀请云南大理白族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来我校参加展演及录音录像活动,为我校师生展示大理白族的传统音乐。
      哈萨克族阿肯弹唱和冬不拉弹唱
      2007年8月10日到13号,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派出采访小组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专程拍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十五届阿肯阿依特斯大会”,以及冬不拉、火布孜演奏。
      云南拉祜族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传统音乐数据库建设项目组走访了贵州从江县恰里村、伦洞村、独洞村、干团村等,采访地方专家、民间艺人,展开了对从江县“侗族大歌”、“侗族唢呐”等侗族音乐的采录与调查。
      贵州从江侗族音乐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传统音乐数据库建设项目组走访了贵州从江县恰里村、伦洞村、独洞村、干团村等,采访地方专家、民间艺人,展开了对从江县“侗族大歌”、“侗族唢呐”等侗族音乐的采录与调查。
      刘人文先生和北京岔曲
      刘人文先生,1930年5月11日出生于北京,曾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文学课程。图书馆特藏部搜集了一批刘人文先生的艺术档案,并于2016年举办了刘人文先生艺术档案展。本期展示的是刘人文先生相关的图片和他演唱的北京岔曲。
      西昌彝族传统音乐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治州有多项国家级和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期展示的是彝族田坝山歌、彝族口弦、彝族阿都高腔、彝族火把节、彝族克智等。
      河北霸州胜芳镇南音乐会
      河北省霸州市的胜芳镇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旧时胜芳镇有“七十二道花会”之说,历经千百年后,胜芳镇保留下来了三十余档花会。胜芳镇南音乐会就是胜芳镇众多花会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
      正在制作中...
      更多精彩民歌杂志正在制作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