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献总库”多个专题库开通试用
一、“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主,其他图书馆所藏的报纸为辅,优先选取具有全国影响或在某一地域影响较大的报纸,进行数据加工,提供全文检索、篇目定位、热区显示、特色导航等功能,方便使用者进行查阅。本数据2020年已完成一至五辑建设,上线报纸400余种,总计150万版。这些权威报纸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区,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各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万象。本数据库上线后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
本数据库具有如下特点:
(1)跨报通检,极速定位
通过报纸图像数据的有效关联,提供基于标题的篇目检索,并能够准确定位到单篇内容位置;可选择单独检索一种或数种报纸,以及跨报通检。
(2)全文检索,功能强大
已上线的一、二辑全部100种报纸都可以实现全文检索。全文检索以篇目为单位,可实现检索结果的预览,和命中词的高亮显示。
(3)热区显示,浏览便捷
可按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等进行普通浏览,篇目热区显示,自动弹出标题,省却了辨识篇目区域的难题。
(4)报纸导航,快速查找
可按拼音、区域进行导航;每一种报纸都撰写了提要,详述报纸的创办经过、内容特点等重要信息;可以运用时间轴,如选择1937年7月8日,即可阅读“七七事变”在各报的不同报道。
(5)持续更新,不断完善
有国家图书馆海量馆藏的支撑,计划每年至少新增报纸100种,2030年将建设到2000种报纸,基本涵盖民国时期所有重要的报纸,成为覆盖全面的近代报纸数据库。
二、“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
“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民国图书数据库”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的子库,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已完成六期21万种图书的建设,超过《民国时期总书目》著录的12万种,总页数3600万页,总容量3.9TB,全部图书实现全文检索,可检索的字数超过100亿字。
特点:
(1)“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重要成果
文献来源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为主,以其他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的馆藏为补充,得到民国时期文献保护中心的指导,基本覆盖了国内外重要图书馆的馆藏,以及各具体学科分类,包含大量的名家著作初版本、官方文书、机构文件、内部资料等稀见文献;收录了民国时期国外机构出版的有关中国的外文图书,为研究民国史提供了多个维度。
(2)完备的图书目录
“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从60余家省级公共馆、重点高校馆普查汇总后的民国图书约30万种,这些书目数据已纳入本数据库中。本数据库暂无图像阅览的部分,可提供书目信息,大大提高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效率。
(3)可全文检索
所有图书都可按关键字实现全文检索,总计可检索的字数超过100亿字。全文检索采用检索结果预览。检索结果可自动按图书分类、作者、出版社、出版年进行聚合;检索结果可进行排序;提供同义词整合,可选择精确匹配和模糊匹配两种方式,可选择是否显示存目图书。
(4)一站式发现
拥有最权威的书目信息和最全面的图书品种,可以实现民国图书的一站式检索服务,不用再反复检索、搜集民国图书资料。
三、“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
“红色文献数据库”是“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的一个专题库,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开发完成,包含红色图书、红色期刊、红色报纸三大版块,可分类浏览版块内容,也可实现跨库检索,文献总量超过100万页,总容量200GB。
红色文献,又称“革命历史文献”,二者定义不同,有广义狭义之分,然而都没有严格的标准。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文献;成立后在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出版物,不论内容涉及哪个方面,都算是红色文献;国统区出版物,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共政策的图书,中共重要人物著述,中共出版的图书,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图书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相关的文献,都算是红色文献。
四、“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
《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是将国家重点文化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影印出版的珍贵古籍善本进行图像数字化,通过对珍贵古籍善本的数字化加工和多元应用,打造内容丰富、择选精当、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数字资源平台。
数字化形态的古籍,类目清晰,检索便捷,有利于研究者使用;同时又能更好地展示古籍的原貌,在版本鉴定、比勘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是古籍收藏、保护机构及个人,特别是文献专业师生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于 2012 年开始建设,2015 年一期建设完成,收录从唐至元的古籍善本 758 种,共计 44 万余叶。2017 年 8 月底建成二期数据库,收录了包含明清及少数民族相关古籍善本 554种,共计 26 万余叶。
特点:
(1)珍贵古籍的原貌展示,部分版本系首次影印面世,是留存于世的历代典籍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2)数据库内容按版本写刻年代,自唐迄清分为四编,并另设“少数民族文字编”。各编按传统的经、史、子、集、丛编次类归,遵循《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分类标准。
(3)数据库中所收每一种古籍均配有版本专家撰写的提要,全面介绍古籍的详细信息。
(4)提供“通用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全面揭示文献资料内容。
(5)印章检索功能。可准确定位印章在古籍原本中的位置,并通过印章揭示文献的内在联系。
(6)提供同种书多种版本的比对功能,展现古籍的版本源流。
(7)可以实现图片全尺寸显示、局部放大显示等功能,实现良好的阅读体验。
(8)设置“保存书签”功能,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数据库访问方式:在学校IP范围内可以进行访问和下载。(浏览器支持IE9及以上版本、Firefox、Chrome等主流浏览器,无需安装其他插件。)
试用时间截至2022年7月13日
欢迎广大师生使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联系图书馆学科服务部。电话:64887641 邮箱:guoyinzixun@163.com。